<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美丽海淀 > 文化海淀 > 海淀文物 > 文物长廊

        圆明园遗址

        日期:2022年06月14日 09:37     来源:区文旅局

        分享:
        字号:        
          圆明园遗址,属国家级文保单位,位于北京西郊海淀东北,占地约350公顷,与附园长春、绮春合称为“圆明三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大规模扩建于雍正、乾隆两代,历时150多年,时有“圆明四十景”之盛。
          长春园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以大水法为主体,间有人工小岛、柳堤、闸口等,形成一个有聚有散的水域。园北狭长地带,有一组欧洲式宫苑,中有“远瀛观”、“方外观”、“海晏堂”等6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式建筑点缀“水法”及园林小品。因主持设计者为耶稣会传教士法国人蒋友仁、王致诚和意大利人郎世宁等,所以被称为“西洋楼”,其中喷泉小景名之曰“大水法”。
          涵经堂系长春园的中心景区,是一座7间重檐大殿。堂前建宫门5间,东西厢有穿堂殿各5间。东西外侧各有曲天形13间两层楼,东为霞翥楼,贮藏《四库全书荟要》;西为梵香楼,供奉佛像和佛塔。堂之北贮有着名的乾隆《重刻淳化阁帖》摹版,东北设有买卖街,并有两层戏楼,实际上这里是清帝在长春园观看演艺活动的场所。
          绮春园原为大学士傅恒的赐园,名春和园,后来乾隆帝颁旨,傅恒父子别赐宅处,这处园林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悬挂御书“绮春园”匾额。绮春园归入圆明园之初并未大修,到了嘉庆初年始大加修葺,至嘉庆十九年(1814年),园内已有20余处建筑,诸如中和堂、心镜轩、四宜书室等。其中有正觉寺一座,俗称喇嘛庙。寺坐北朝南,正门三间,歇山顶,门前建有八字屏蔽,上镶嵌有牡丹团花纹饰,山门旁开角门各一,进门东西为钟鼓二楼。一层殿三间,为天王殿。东西开角门,进门东西配殿各有5间,再进为三圣殿,前门月台。三圣殿后建有重檐八角亭一座,内供文殊菩萨像一尊,故名文殊亭。亭后月台上建楼阁一座,阁9间,名最上楼。东西配殿各5楹经曲廊可达北楼。寺东别院建禅堂15间。1860年英法联军及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该寺幸免于难,故保存较完好。清末划归雍和宫下院,民国初年为政客私宅,后归清华大学教职工宿舍,着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于此居住过。
          圆明园以水取胜,特别是其东部的广大水面——福海。福海中有“蓬莱瑶台”一景,它建筑在三个相连的小岛上。小岛系巨石堆砌而成,上有房屋百余间,预示着这里是人间仙居。从这里俯视,但见白玉朱栏的各式桥梁拱洞,隐于花明柳暗之中,那入园的湖水,令人有“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想。每逢七月十五中元之夜,皇帝率文臣武将在福海上放河灯,有5000盏荷花灯,各插一烛置于水面,映得湖水通红时,四岸烟花火炮齐鸣,极一时圆明烟火之盛。乾隆皇帝有《中元日御园放河灯》诗曰:“风清月白好秋时,金莲万朵灿瑶池。漂风不谢光无定,夺月长浮艳有余。”这正是中元之夜,圆明园福海上空烟花万朵,灿烂夺目的真实写照。
          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11010800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01

        京ICP备05083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