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美丽海淀 > 文化海淀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影像

        威震一方霹雳棍 一笔一绘注丹心—六郎庄五虎棍

        日期:2022年05月19日 13:34     来源: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
        字号:        

          六郎庄五虎棍成立于清康熙年间,于乾隆辛巳年(1761年)受封皇会,更名为“万寿无疆永寿万善忠孝童子棍会”;因走会时曾受太后御赐半份銮驾,在北京香会界声名远播。其传承情况在光绪二十二年之前未有文字记载,之后又传承十代,有姓名者共计189人。

          该会以民间传说“赵匡胤斗董家五虎”的故事为蓝本,相较于其他五虎棍,增加了马童和拉车两个角色,丰富了表演内容、提升了展演效果。除齐眉棍、梢子棍、长棒、短棒等,还有独具特色的藤牌和双拐。主要套路原有72套之多,随着近年非遗保护,套路基本得到恢复。同时恢复了每年农历四月到妙峰山、丰台药王庙进香献艺的传统。六郎庄村专门开辟了传承场所,固定了主要表演人员,文场留存打击乐15套,均为三十岁左右的青年村民组成。

          走会时,銮驾在前,中间为武场,文场在后,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其表演形式雅俗共赏,独具特色,对发展民间艺术,了解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民情都有很大的价值。

          目前,六郎庄五虎棍仍以集体传承为主,原传承人葛金山去世之后,池永福担负起六郎庄五虎棍保护和传承的重任,成为新一代传承人。会中的中青年也崭露头角,扮演红脸的葛长喜踏实肯干,逐步承担起组织活动和对外交往的重任。

          在少年儿童培养方面,主要是以百年小学六郎庄小学为阵地,已经连续五年开设五虎棍选修课,三十余位小学生逐渐成为可以登台表演的新生力量。而在五虎棍的文场演练和相关的文化传说中,六郎庄的广大村民一直是该项目的义务传播者和文化传承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11010800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01

        京ICP备05083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