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 (2017年—2035年)》的批复

        日期:2019年12月11日 08:41     来源:规自委海淀分局

        分享:
        字号:        

        海淀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报请审批〈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以下简称《分区规划》)。《分区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注重长远发展,注重减量集约,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多规合一,符合海淀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于促进海淀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面落实城市功能定位。海淀区是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分区规划》的指导下,深刻把握首都发展要义,坚持首善标准,按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的重要地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典范区、生态宜居和谐文明示范区、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实践区功能定位,创新城市治理手段,突出文化科技融合,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活力城市。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统筹落实首都发展、文化保护、创新驱动、减量提质、改善民生的要求,坚持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同步,统筹山前与山后地区联动发展,形成“两横一纵三轴格局,一带一核多极体系”的空间布局。长安街及其延长线首都功能走廊要强化政务服务保障;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走廊要强化与昌平南部的联动,提升前沿科技创新能力;中关村大街高端创新集聚发展走廊要联动南北、辐射东西,形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到产业培育的创新链条。大西山绿色生态文化带要建成串联南北的生态屏障,将三山五园重点地区文化绿心与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域聚合打造集中体现“四个中心”建设内涵的高水平示范区,建设多个汇聚创新资源的发展极。
          四、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到2035年,全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13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27平方公里以内。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强化“两线三区”管控,实行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格管控战略留白地区,合理调控建设时序,为长远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五、高水平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以中关村大街、北清路沿线为纽带,串联多个创新资源发展极,统筹高端创新资源,高水平谋划前沿创新布局,多维度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研发创新主力军作用,拓展创新合伙人网络,建设一批国际化人才社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先行先试,深层次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全方位推进创新城市建设,着力增强创新引领力和影响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六、以三山五园为重点,强化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构建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系统保护三山五园整体格局,实施最严格的红线管控,恢复山水田园历史风貌。做好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传承,彰显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典范。围绕文化传承发展,统筹整合科技资源要素,实现与科技创新的功能耦合和空间互动,推动文化软实力对区域发展形成硬支撑,率先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展现海淀独特的文化气质,构建人文活力型城市形态。
          七、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持产业用地减量提质、集约发展,构建高精尖产业集群。适度提高重点地区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多渠道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促进职住平衡。围绕“七有”“五性”,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探索建设吸引创新人才的优质共享服务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类生态要素,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强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建设,实现一绿建成、二绿建好。加强河流、湿地、浅山生态保育和修复,利用南沙河、清河、永定河引水渠等水系打造多类型水岸景观,建设大运河海淀段、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等绿色廊道,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八、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强城市设计引领和分级管控,加强对中央电视塔、佛香阁、百望山、香山、凤凰岭等眺望点的景观视廊管控,保护山林城层次分明、平缓舒朗的城市形象。加强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城市色彩、第五立面、城市天际线等规划引导,营造协调有序的城市格局、清新怡人的景观环境和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九、着力治理“城市病”。坚持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构建舒适便捷、区域联动的综合交通体系。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建设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坚持节水优先,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利用地下空间,加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和统筹利用。着力攻坚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健全综合防灾体系,治理安全隐患,确保城市公共安全。做好军事设施和要害机关保护工作,加强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和环境提升,强化人防设施规划建设,加强建筑高度整体管控,确保中央政务环境安全优良。
          十、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分区规划》作为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海淀区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海淀区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 多规合一、面向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依据《分区规划》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域规划、村庄规划、特定地区规划、专项规划以及近期建设规划等各级各类规划,实现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逐步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健全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管控机制,抓紧完善分区规划运行规则,制定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提升规划统筹实施水平。发挥好规划单元的统筹指导作用,合理有序释放建设用地资源,严格控制规划实施成本,确保《分区规划》实施过程可控、不甩项、不走样。做好区级城市体检评估,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问责,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平,调动各方面参与和监督规划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市属单位要带头遵守《分区规划》,市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指导,共同努力把海淀区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分区规划》实施情况要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遇有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9年11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11010800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01

        京ICP备050836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