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连续举办了8场“云端”旁听活动,来自企业、高校、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近1200余人在线旁听了庭审,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中关村银行董事长郭洪就是其中一位。
那么,“云端”沉浸式监督是怎样一种体验呢?来听听他怎么说!
3月24日,我接到知产法院联络活动邀请,旁听一起被称为古法工艺酿造酱油的“窝子”商标行政案件。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听到“窝子”一词我感到很亲切,它曾无数次调味家乡人的餐桌,也酝酿着我的乡情。所以当听说是“窝子”案,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疫情阻隔空间距离,却阻不断阳光司法。此次旁听庭审,是我今年通过“云”端参加的第三场知产法院线上活动。
与之前两次活动不同,这次知产法院在“云”端搭建起了“代表旁听室”,为代表搭建以“直击案件”方式了解法院工作的平台,使我们更加直接、便捷地监督法院审判工作。
旁听的过程是监督的过程,更是学习的过程。通过旁听,我发现商标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不可小觑,也可能与各行各业产生关联。知识产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或将释放出更大的动能。
我本人是一名金融工作者,常为中关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此次旁听,也让我意识到在服务客户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希望法院将“云端”旁听庭审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