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海淀人民群众的期盼与嘱托,怀揣着谋划发展的拳拳之心及对民生热点的关注与思考,在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们传民声,递民情,为推动海淀区高质量发展建睿智之言,献发展良策。
挖掘高校资源 为海淀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叶映芳代表(北京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
海淀区高校林立,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为海淀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持。叶映芳代表建议,海淀区内不同类型的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科研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优势,结合海淀区产业优势与人才环境,完善产学研新模式,搭建海淀区企业与驻区高校之间联合培养、相互交流、需求对接的平台,将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到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我们要全面掌握驻区各高校专家队伍情况,建立驻区高校人才智库,结合海淀区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其与各行业部门对接,将驻区高校人才优势与海淀区发展目标任务充分结合,精准服务、充分保障,帮助高校把人才引得入、留得住、用得好。”叶映芳说。此外。她还建议,加快推进海淀区教育对外开放,扩大涉外教育办学规模,构建更加完善的涉外教育服务体系,打造“类海外”的国际教育服务环境,增强对跨国集团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力,满足国际人才和引进人才子女就读需求。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孙齐炜代表(中共北京市香山公园党委书记、园长)
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香山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第一站,留下了许多红色印记。孙齐炜代表建议,将香山红色文化引入海淀校园,打造红色文化课程。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红色文化走入课本。同时,开展香山红色文化临展、爱教活动“云直播”、“云课堂”进校园,让学生足不出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落实“双减”政策,培养红色文化校外辅导员,固化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伍的有力举措。
孙齐炜代表表示:“香山公园具有独特的实景现场教学特点,结合海淀区大中小学校的入党、入团、入队仪式可提供专属课程服务,定制游览线路,学生们在登山的过程中,既可以聆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也可以感受山水林泉,享受自然,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让入党、入团、入队更具意义。”
担当企业“心”助手 激发创新活力
吕岩代表(北京海天云创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园区管理者应担当起平台作用,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更精准、更高效的产业服务,例如业务对接、投资融资、政策解读、宣传推广等等,同时还要更深入地探索园区、企业间彼此了解与业务合作的更多可能。”来自海淀文教产业园的吕岩代表说。
海淀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拥有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产业园区在为入驻企业营造良好办公环境的同时如何激发企业间的创新活力。吕岩代表表示,园区要为企业提供专项服务,发挥资源优势,立足园区管理者、投资人、行业专家等专业分析指导,为企业提供帮助。同时,可以结合海淀高校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校联动,引导建立高校校企与企业之间联系,解决就业及人才梯队的培养,为实现“科技创新”储备后续力量。(本报记者 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