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所欲言献良策 凝心聚力谋发展
1月12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市长陈吉宁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19年工作,明确了2020年重点任务。参加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海淀团代表牢记人民的期盼和重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职,分组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审议,为全市改革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言献策,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代表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视野广,2019年工作成效显着、亮点频出,2020年部署思路清晰、任务明确,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攻坚期,划出了方向明确、路径清晰、信心满满的施工图。

审议中,于军代表说,陈吉宁市长所作报告政治站位高、规划路线清、工作内容实、聚焦民生好,是一个顺应民心、提振信心的好报告,报告中提到了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让我回想到海淀区干部群众以高度的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其中的日日夜夜,深切感受到大家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也激发凝聚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海淀新时代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正能量。海淀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激情和干劲,为推动首都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海淀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握好功能定位,承担好责任使命,进一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谱写新时代区域创新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了“5个牢牢把握”的工作要求,明确了9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海淀将按照既定的部署要求,心无旁骛谋发展,攻坚克难创新局,确保各项工作稳中有突破、进中出亮点。
于军代表表示,今年,海淀区要承担好服务国家和首都战略大局的责任使命,进一步在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上保持定力,在攻坚突破解难题上凝聚合力,持续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2020年,海淀要承担好科技创新沉甸甸的责任,落实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聚焦“突出、突破、融合、落实”,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探索尝试,凝聚优质资源,坚持创新驱动,走在前,做表率,围绕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发展。海淀区要继续保持“赶考”的心态和“奔跑”的状态,推动“两新两高”战略再深化再落实,以领跑姿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全球视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以卓越匠心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以恒久初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市人大海淀团代表对一年来民生保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紧扣‘七有’‘五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了政府真抓实干的决心。代表们希望,2020年,市政府要进一步着力保障民生,切实推动城乡面貌新变化、人民生活新改善、展现新时代首都新气象。钱婉约代表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要认真研究引导青少年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要高度重视文化和教育,使之与北京首善标准定位相符。徐凤芹代表建议,要重视支持中医药发展,加大力度做好医养结合等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在2019年工作中提到了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在2020年部署中再次提出要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来自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的朱卓代表,对此也是感同身受,他表示,过去的一年,北京市、海淀区积极实施企业大走访、“服务管家”和“服务包”制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精准服务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具体举措,都给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作为企业是非常有获得感的,企业也愿意长期在海淀扎根发展。朱卓代表建议,中关村科学城要着力支持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和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加注重先导性引领性技术创新,重点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和标志性技术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2020年科技创新目标和措施,犹如一剂强心针,给奋进中的高精尖产业带来了莫大鼓舞。文宗瑜代表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三城一区”建设,更好发挥中关村科学城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促进创新要素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雷军代表说,要进一步减税降费,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使更多企业能够增加研发投入。要更加注重人才等创新要素聚集,将中关村打造成为全球人才高锚点地。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邓芳代表认为,应尽快出台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具体措施,在中关村先行先试,同时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科学、合理评估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王洪元代表认为,要加强共建共治共享,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层次互动合作,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动能,有力支撑区域实现新发展。(记者 唐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