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专题首页: 会议资讯

        对话新镇长:站在新起点 肩负新使命 迎接新挑战

        时间:2021-12-12
          
        西北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尹刚

        东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仕伟
        海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海斌
        上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波
          镇域发展在海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淀区建设绿色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主体。不久前,海淀区各镇领导班子顺利进行换届,新当选的七位镇长有哪些新思路?新想法?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对话新镇长》两会特别栏目,邀请七个镇新任镇长谈谈各镇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保障、平安建设、社区(村)管理等领域的工作和部署,全面报道各镇如何发挥独特的区位、政策、资源、人才等优势,共同为推动海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作出更大贡献。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气质的产城融合新高地
          ——访西北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尹刚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是海淀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作为未来北区蓝图中重要的一环,未来5年,西北旺镇创新发展路径有哪些?
          海淀融媒:从“瓦片经济”到高新企业云集,过去5年取得哪些发展成果?
          尹刚:过去5年,西北旺镇综合实力实现了大跨越。成立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下辖2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人数、股本总额均位列全区农口第一。产业发展实现了大迈进。现有驻镇企业1279家,其中上市企业42家,独角兽企业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城市形态实现了大蝶变。永丰调蓄水厂等一批重大基建设施启用,西玉河村整村腾退上楼,拆除违法建设187.5万平方米,连续多年被评为“海淀区治理违法建设先进单位”。城市治理实现了大突破。创新设立“吹哨报到”办公室,累计办结案件34713件,成立镇级综合执法中心,连续五年在全区年度城市管理考核中位居北部四镇第一。民生福祉实现了大提升。办成民生实事653项,解决亮甲园10余年取暖温度不达标等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成8311人整建制农转非、1475人征地农转非。生态环境实现了大改善。完成4505户“无煤化”改造,完成人工造林1711亩,森林覆盖率24.3%,建成中关村森林公园、大牛坊悦康公园等一批百姓家门口的公园。文化建设实现了大发展。建成全区首家镇级乡情村史馆和全区首家镇级融媒体中心。
          海淀融媒: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气质的产城融合新高地目标,2022年将重点布局哪些工作?
          尹刚:今后五年是系统构建智慧、富裕、文明、和谐、宜居的最美西北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气质的产城融合新高地的关键五年。进入新阶段、奋进新征程,2022年将围绕以下几个重点展开工作:在支撑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方面,支持中关村壹号打造全球硬科技创新中心,推进智慧谷科创生态小镇等项目建设,持续发力打造区域科创高地。在多途径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加快“一镇一园”项目建设。推动绿地中央广场希尔顿酒店、东北旺村T10综合体项目投入运营。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上,推进拆迁腾退区域实施方案的编制和落实,推进韩家川村、冷泉村拆迁安置综合实施方案规划设计,启动屯佃村、永丰屯村回迁安置房地块控规编制和设计工作。精心打造旺悦云城等城市重点功能区块,统筹推进上庄路北段、西北旺南路、邓庄南路西延、翠湖南路等道路工程,织密路网密度。加快玉湖湿地公园建设,推进友谊渠渠首应急排水工程立项,推动京密引水渠沿线防洪排涝工程落地,提升排水防涝能力。推进大悦城商业综合体建设。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上加大城乡结合部重点地区整治力度,加强北清路、永丰路等主要干道交通秩序管理。
          海淀融媒:提升生活品质,让老百姓日子“旺”起来将实施哪些重要民生实事?
          尹刚:推进六里屯、大牛坊、友谊嘉园、唐家岭、土井5个回迁安置房项目房产证办理;推进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中关村三小科技园分校新址、亮甲店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继续争取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全力保障北部医疗中心建设,推动西北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推进“一社一品”创建,推进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建强镇融媒体中心,打造“最美西北旺”宣传品牌。
          着力构建园区社区街区城区一体化新型城市生态圈
          ——访东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仕伟
          这里有全市首家以“中关村”命名的乡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是首个在海淀区率先完成镇村两级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乡镇;也是高科技园区最多,以科技服务见长,最具科技范儿的乡镇。这就是东升镇。
          海淀融媒:在集体产权开办科技园区的路径探索上,这几年取得了哪些发展成果?
          赵仕伟:近年来,东升镇集体经济总收入、纯收入平均增速12%以上,经济发展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以“三个坚持,一个深化”为发展思路,成功打造出以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为示范,中关村智造大街为引领的“一园示范、一街引领、高端集聚、创新发展”的产业新格局。目前,形成了以京藏高速为创新产业轴,地跨二环至五环外,南北并行的产业园区,建成以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为代表的10个“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高精尖产业园区。园区成集群化发展态势,汇聚高科技企业1178家、上市公司57家、瞪羚企业58家,独角兽企业15家。成功举办了八届“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先后有清华工研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14家特色产业研发平台和泰利驿站等35家孵化器、加速器及4家国家级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10个市级工程中心、10个博士后工作站入驻园区。中关村智造大街聚焦首都十大高精尖产业定位,汇聚了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服务平台、芯片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投资孵化等高新技术企业50余家,设立了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等6家专业化服务机构,为企业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引领效果显着。
          海淀融媒:进一步深化“东升模式”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未来有哪些发展计划?
          赵仕伟:高水平提升产业能级,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布局,统筹推动“一镇十园”协调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的产业空间组织新形态。构建创新合伙人关系,形成共建共享共治共赢的创新共同体,营造“创新雨林”生态,推动创新生态升级。提升“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品牌效应、示范作用和聚集功能,提供优质的“创业+”平台,梳理产业空间资源及中关村科学城产业和人才政策,持续壮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海淀融媒:在构建新型城市型态方面,未来有哪些发展计划?
          赵仕伟:未来东升镇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构建内容为先、以人为本,园区、社区、街区、城区一体化的新型城市生态圈。将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三期、学院路科技园东升园等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高精尖、创新生态体系健全、服务品质高端的国际一流园区。目前,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形成近100万平方米物业,为大信息、大健康等前沿优势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东升科技园三期建成后将在京藏高速西侧形成49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为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明光村地区改造项目建设,完成回迁安置房建设,7万平方米自持人才租赁房力争投入运营。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建成并投入运营中关村东升科技园、马坊村、清河市场、小营建材城四个集租房项目以及明光村人才公寓项目,提供约3500套租赁住房,将为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提供约32万平方米的空间资源,有力缓解周边职住平衡及配套服务压力。
          抢抓发展机遇 打造产业园服务业态的“海淀镇样板”
          ——访海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海斌
          海淀镇位于海淀区的中部,地处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核心地带,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从以京西稻为代表的农业声名远扬,到乡村企业的鼎盛兴旺,再到城市化进程中破茧成蝶,今天的海淀镇已经成为北京中心城区的一部分。
          海淀融媒:借力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过去5年取得了哪些建设发展成果?
          朱海斌:从经济方面来看,全镇经济发展步履坚实迈上新台阶。20余万平方米增量集体产业加速推进,树村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前期手续办理顺利推进,功德寺和东西水磨地区集体产业项目已获实施主体授权,“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建设项目完成相关工作初步设计方案。从城市化建设方面来看,借力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五年来举全镇之力,实现行政辖区内城中村全部腾退。党校西环境整治项目、一亩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收尾,树村和功德寺棚户区改造、东西水磨环境整治项目腾退全部完成,累计拆除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裕和嘉园、万和嘉园、丽景苑三大安置房全部建成,6400余名村居民喜迁新居;整建制农转非全部完成,共计3600余名村民完成整建制农转非。从城市治理方面来看,镇域实现“无煤化”;累计绿化16.5万平方米,百万亩造林9万平方米。2019年荣获“北京市卫生乡镇”,2020年再获“国家卫生乡镇”。从改善民生方面来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3400余万元;攻坚遗留10余年的历史问题,完成六郎庄、万泉庄2300余名村民的农转非工作,让他们享受到了市民的医疗和养老待遇;建立柳浪家园社区养老驿站等。
          海淀融媒:以国家级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区为增长点,“十四五”时期如何促进集体经济转型?
          朱海斌: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全力以赴实现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做大总量,“十四五”期间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纯收入、劳均所得年均增长率保持约6%。加速增量,加紧树村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建设,建成国家级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园服务业态的“海淀镇样板”;加快推进东西水磨和功德寺产业项目建设,织补地区功能短板,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强劲增长极;积极配合推进“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建设,深度参与各项服务保障,在助力全区重点项目落地过程中实现集体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调优存量,一方面,对业态到期、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的项目加大调整力度,腾笼换鸟,发挥潜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股权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集体经济“三资”管理。
          海淀融媒:抢抓“一村三山五园”发展机遇,未来5年在城市治理、民生保障上有哪些举措?
          朱海斌:借力“一村三山五园”建设契机,积极配合实施《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坚决完成福缘门和挂甲屯等环境整治项目,适时启动大有庄、骚子营等地区搬迁,基本完成全镇全部搬迁腾退工作;加快推动腾退群众回迁安置,功德寺安置房2022年将全部交付使用;福缘门、挂甲屯等项目采用购买方式解决安置用房,有效衔接回迁进度;聚焦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确保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2022年建成“基本无违法建设乡镇”;坚决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国庆、“中关村论坛”等重大活动和重要地区的安保维稳和服务保障。
          生态强基 产业引领 加快构建“一核两带四区多点”空间格局
          ——访上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波
          创新是大都市的魔力,田园是科创人的情结。中关村向北15公里,上庄镇,便是海淀人触手可及的“诗与远方”。上庄镇具有“村水林田湖”五大资源禀赋,守得海淀66%的基本农田红线,拥有北京近郊稀有的丰富水系资源,背靠大西山山脉,具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脉络的独特风光。
          海淀融媒:在生态涵养区的定位和背景下,如何找到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和新突破?
          周波:作为海淀区未来保留村最多的地区,上庄镇始终坚持“两山”理念,不断推进乡村振兴进程。科学高效精准编制好“一张蓝图”,率先形成街镇层面系统性规划成果,明确上庄作为“海淀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涵养区和服务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创业人才的田园生活区”的功能定位,确定了“一核两带四区多点”的空间格局。深化生态涵养和战略腹地作用,推进上庄全面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发展大局,启动生态科技小镇建设,完成故宫文创小镇前期实施方案编制。聚焦镇域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海淀融媒:围绕“一核两带四区多点”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举措?
          周波:在推动集体产业项目全面落地方面,加快构建镇级主导产业,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医谷”项目落地上庄“一镇一园”,同步完成15万平方米东小营村集体土地租赁房建设项目以及4万平方米商业地块项目并投入使用,推进梅所屯村集体土地租赁房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四片区村庄产业发展,推动白水洼村森林康养小镇、罗家坟村科技生态小镇、李家坟村故宫文创小镇以及西辛力屯村现代农业小镇试点建设,探索拓展保留村提升改造新路径。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方面,加速主干道路网交通建设,完成翠湖南路贯通、翠湖北路东延,打通镇域东西向主干道梗阻。完成上庄路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借助故宫北院区项目落地,全面启动上庄东路、上庄路北段项目实施建设,实现上庄“三横两纵”道路体系规划。在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覆盖方面,推广罗家坟村、东马坊村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完成剩余14个保留村“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广村庄准物业化管理,打造村庄环境品质。完成沙阳路两侧等镇域主干道两侧城市更新、道路绿化彩化、园艺驿站等景观节点建设项目,完成南北沙河、前章村沟、后河等主要河道滨水绿廊项目,营造水城相融、蓝绿交织的水生态新景象。在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方向,持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高标准创建“基本无违建街镇”,持续改善资源管理水平,强化农林水田等全门类工作的巡查队伍建设,形成“可查可控可治”的全链条模式。
          海淀融媒:在民生领域未来我们将如何开展工作?
          周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大力发展养老驿站建设,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村(社区)基层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一窗式”改革,推进社区(村)政务服务站点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打造基层政务服务样板。促进高水平城市服务供给,进一步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持续提升地区中小学和幼教办学条件。发展社区多样化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精心厚植上庄文化,不断聚焦纳兰文化、京西皮影、曹氏风筝,打造地区文化精品、文化名片,巩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镇成果。
          (责任编辑: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