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现场洋溢着民主、团结、奋进的氛围。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全面总结五年来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客观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字里行间充满着区政府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大局,奋力谱写区域创新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决心和信心,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好报告。
报告中海淀发展的速度、厚度、温度,让委员们对新时代海淀迈向新征程有了更多期盼。“我十分赞同报告中提出的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赵国春委员建议,打通职务晋升通道,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工资正常增长和加班补偿机制,切实解决社区工作者后顾之忧,促进社区建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海淀文化产业的发展,张良学委员建议,科学规划老厂房转型升级改造,打造成为吸引青年电影人聚集的文化创新活力空间。顾小锋委员表示,海淀应该认真总结城市治理经验,形成“海淀经验”和“海淀范式”。裴普成委员表示,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每个社区不仅要建立起集中充电区域,还要具备电池健康监测的能力,及时预警电池老化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
聚焦全面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能级,郑宏委员表示,海淀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高精尖产业资源配置的均衡程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投入到新材料、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研发投入较高、研发周期较长的硬科技领域的资金有待增加。任常锐委员建议,充分发挥海淀区创新链条完整、水平高的优势,加强各单位协同发展,实现政产学研用资闭环配合,为基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也是和老百姓最贴近的智慧化场景。”康占坤委员建议,海淀区在统筹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过程中,以项目建设带动智慧园区场景落地、商业模式落地,以需求创新带动技术创新,组建海淀区智慧园区联盟,打造产品服务生态链条,为海淀企业技术走向全国,提供先行先试的机会。
委员们纷纷表示,未来五年,将紧扣新一届区政府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建诤言、献良策,不断提高履职为民的能力水平,在各自岗位上奋发有为、担当实干、锐意进取,为打造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郎静)